第五百七十章 新扶贫和医书
书迷正在阅读:重生六零:小军媳太彪悍啦、重生1977,我摊牌了,我是世界首富、折断他的羽翼(1v1,女强制爱,追妻火葬场)、荒古禁区传道百年,狠人来拜、奋斗在港片时代、修仙小魔头、盲盒开出微型世界、美漫位面交易器、惊鸿、季少的心尖宠
巡视了军队,又巡视了扬州兵工厂之后,楚行暂时闲了下来。 这时候,又有一副奏疏引起了楚行的注意。 自从对伪明的扬州府、凤阳府等南直隶诸多州府建立有效的统治,设置官署,并且举行科举,将更多的读书人纳入统治之后。 楚行就过上了非人道的日子。 这些后进之辈,或秉承着为万世开太平的心态,亦或是取悦于楚行,动不动就上书楚行,给楚行发送各种小奏本。 军机处是进行筛选的,很多奏疏楚行完全是可以不看的。 毕竟有些奏疏动不动就搞个一万多字,想要看完过于致命。 有些奏疏纯粹是问安,送些水果啥的。 楚行都去看是纯粹的浪费时间,但是没办法,抵不住那些臣子忽然在朝堂上,跟自己提起,大王臣给您的奏疏您看了吗? 您对臣的意见怎么看? 到时候如果楚行一点都不清楚,就会显得非常尴尬。 于是乎,楚行就养成了习惯,只要他不去巡视,在王宫办公,就会抽时间,将所有的奏疏都按照轻重缓急浏览一遍。 这为君之人,真的是天下第一忙人,动不动就要通宵的。 现在楚行终于知道,为何永乐大帝非要动不动就去北征了。 毕竟北征可以让胖胖在家监国,他可以逍遥快活啊! 甚至楚行私以为,他想要驱除鞑虏未必是真的,实在是朝臣们整天写奏疏,太烦人了。 而且有些老同志极其不要脸,奏疏写的又rou麻又恶心。 那奏疏写的跟后世的求偶小文章似得,看的让人心烦意乱。 毕竟人可以接受每天都有人跟你表白,甚至有点小窃喜,但是没有人能够接受每天一堆人跟你表白吧。 不过楚行手头这一本奏疏,却是正经不过的内容。 一位大乾挑选出来的进士郎,唤作严庆贺,在下放之后,写了一份扶贫安置奏疏,并且拿出了一份具体的包括土地开垦、安置就业、副业推广、小规模借贷、官员与乡一对一扶贫的综合性方案。 其中内容之丰富,方案之新颖,数据之翔实,看的楚行都眼花缭乱。 在得到这份奏疏之后,明明有一大堆军务要处理,毕竟出征在即,楚行还是相对比较忙碌的,他依然耐不住性子,命人将严庆贺唤到王府。 说实话,他也没有想到,这些进士郎竟然真的能拿出来干货,毕竟在他看来,大乾的进士郎,跟伪明的进士郎没有太大的区别。 “严庆贺,这份奏疏看起来不像是一个人的手笔,你不会请了人捉到代笔吧?” 楚行之所以这般怀疑,因为这份奏疏中需要的数据非常庞杂,而且其中语言表达,很明显是多人合作所致。 “大王明鉴,此奏疏乃是我们户部农业司三十二位调查司实习的同仁合力所写,臣在奏疏末尾付了大家的名字。想来大王将精力了方案之上,却并未过于在乎奏疏的末尾。” 对于严庆贺的话,楚行自然不可置否。 因为这帮子人动不动就搞请安的套路,楚行一般都不看末尾的。 严庆贺这厮也是,在奏疏的末尾,总共写了十二页的请安的内容,楚行看了一半,差点没睡着了。 楚行看向刘必显,刘必显自然是知晓此事的,他瞥了一眼手中的记事小本本()大乾允许官员不使用笏板,而是记事本),确实明确的列举了此事。 只是大王的工作过于繁忙,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当下刘必显起身,惶恐的躬身道:“此事是臣疏忽了,请大王责罚。” 楚行又拿着奏疏提纲瞅了瞅,这东西是军机处审核奏疏之时,列举的提纲,给自己方便使用的。 楚行瞪了一眼刘必显,训斥道:“孤行事,何须你来背这个黑锅,本王没看见就是本王的错,汝何故之有。” 说完摆摆手,示意刘必显退下。 楚行又看向了严庆贺,见他站在自己面前,卑微的弓着身子,甚至连看自己一眼都不敢,忍不住摇了摇头,四书五经残骸读书人,这事情不是一天两天了。 有些人翻身农奴把歌唱之后,当惯了农奴的他们,反而会更加的过分,欺负那些昔日的同类。 这种情况,楚行肯定是要慢慢改变的。 不过楚行急切的想要料一条这一份奏疏,便暂时压下心中忽然间涌现出来的想法,而是耐着性子问道:“严卿家,能跟朕说说么,尔等是如何想到这个主意的?” “孤看了看,其中安置流民,开垦荒地的很多办法,非常中肯,以及其中涉及的数据也非常详实,如果切实的实行开来,自然惠及百姓无数。” “尤其是在贫民的生产力的估算以及如何指引贫民上,很多都是大乾立国以来,诸位臣工想都没有想到的东西。” 楚行之所以将严庆贺叫来,是有原因的。 因为这百姓真的是非常苦啊! 自己喜欢研究徐光启的农学,孙元化也是。 甚至两个人还搞了大规模的试验田。 但是如何将先进的生产经验进行推广,却是个系统的工程。 说实话,在这方面大乾其实是缺乏经验的。 严庆贺开口,便是陛下英明神武,楚行听了差不多半柱香,还没进入正题。 气的楚行想当场将他轰出去。 最后耐住性子,对严庆贺说道:“严卿,你且打住,孤且问你,这要是在战场上,孤与你寻策,你也要这般与孤沟通吗?等你说完了计策,乱军都将孤砍死了!” “孤之所以漏查了与你共同付出的同僚,就是因为你这奏疏之中,阿谀奉承之言太多了!” “孤若是真的这般英明神武,百姓皆视孤如父母,大乾还打天下做什么?” “孤只要竖起大旗,这天下岂不是就要认孤为天下共主了?” “以后这吹捧孤的事情,由李宗为那种不要脸的老货来就行,你们这些年轻人多办点实事!” 严庆贺闻言,先是一愣,脑海之中迅速回忆自己对于大王的所见所闻,结合大王刚才所言,大王却不是那种喜欢阿谀奉承之辈,大抵是之前自己给贪官做西席先生留下的坏毛病。 当下拱手一脸惋惜道:“这些肺腑之言大王即便是不愿意听,也会在臣心中回荡。况且臣rou身凡胎,即便是每日与大王三万字,也难以言明心中之崇敬之意,忧虑大王难察臣之忠贞。” 楚行以后扶额,感觉脑仁嗡嗡作响,气的一拍桌子,骂道:“娘希匹,你他娘的给老子说实在话!” 楚行这一发火,严庆贺也不敢碎嘴子,浪费楚行时间了,“臣知罪!” “臣之所以有为农事献策之意,实在是来源于在实习做的过程之中,发觉贫民疾苦,却并非是大乾政策不善所致,而是有些人之所以贫,是因为思想之贫!可开启民智,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臣这才牵头,与民司一干同僚,筹划了此策。” “哦,没想到你们这帮子读书人还挺实在的吗?怎么,实习过后,察觉新官实习之策,其实大有所为,想要进一步推广?” 楚行作为君主久了,也算是深谙人性了。 他心里大抵清楚严庆贺这帮子“坏人”是怎么想的。 因为他读过鲁迅先生的话, 中国人从来不怕灾难,不管是多大的灾难,只要是大家一起倒霉就行,从不探究真相,也不屑于别人去了解真相。灾难过后,庆幸自己躲过了,嘲笑别人离去了。最后扔下一句混账话:这都是命。 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老子都倒霉了,你们这些后来者凭什么不跟着倒霉? 不过楚行不会说破这一点,毕竟让这些官员下乡,搞搞一帮一帮扶,一来可以让他们知晓民间疾苦,二来毕竟读过书,脑子好使,可以起到帮助百姓的作用。 “这件事情由你牵头,除却那些新选拔出来,必须实习的官员外,我会命吏部整理出一份条陈出来,但凡愿意主动下基层磨砺,诸如去村,去乡帮扶者,可在考核政绩之后,优先晋升。至于你吗?从今天开始,大乾成立一个扶贫局,你做局长,品秩为四品。” 严庆贺闻言,甚是吃惊,毕竟自己这一下子,相当于越过了无数个品阶,一下子成为实打实的大人物了。 心里肯定是想拍一顿楚行的马屁的,但是见大王一脸不善的看着自己,还是按捺住内心的情绪,只是简单道:“陛下仁善,如此一来,可以解决各部寺人浮于事的情况,二来也可以磨砺官员的处政能力,三来也是最重要的,可以惠及百姓,实现臣在奏疏中所言,做到真正大面积的扶贫之事。臣任职之后,肯定会务实的落实陛下的仁政。” 严庆贺这个进士,在大乾体制中,如果想要为官,其实挺艰难的。 虽然,大乾因为要吸纳士子,不得不召开科举,以此获取影响力,团结所谓的道统,让他们不至于跟朝廷一道为难大乾。 但是,这些人在真正为官之后,想要做一些事情,却发现真的很难。 因为大乾的运行模式,自然有一套属于他们大乾独特的标准,这些新加入大乾体系的官员,蓦然间发现,他们学的四书五经不管用了。 即便是大乾的官员,都要下基层去实习,也就是所谓的观政。 可观政的时间太短,而且走马观花,几乎没有多少亲力亲为的机会。 严庆贺此举,也算是给一群科举之后的新人谋了一条出路。 见大王允诺,并愿意给自己支持,严庆贺心里很为同年们高兴。 大乾的行政体系的效率是非常高的。 到了次日,几乎所有新加入的大乾的官员,就收到了吏部的条陈。 这次条陈派发的名单,乃是吏部与楚行共同挑选的。 严庆贺作为新成立的部门,农业扶贫局局长,充分领悟了大乾君主的精神,再各官员抵达之后,开始与他们沟通。 并布置了第一项任务按照救民会提供的名单,去具体合适各地的实际生活水准,并记录在侧,为后续的扶贫做准备。 如今大乾的官员逐渐增多了,有些事情做起来,也不用担心人手的事情了。 在楚行看来,尤其是凤阳、徐州等府,明明那么多的耕地,却使得百姓贫苦,纯粹是为政者愚蠢导致的。 伟人曾说,人定胜天。 什么小冰河,什么水灾,什么旱灾。 楚行一概是不信的。 全他娘的是人祸。 楚行将这些种子撒下去,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大乾不可能将百姓置之不理。 有灾救灾,有难平难。 洪灾就给老子防洪,干旱就给老子开垦水渠,挖水井,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大乾开疆拓土,从来都不是打下来就完事了,还要将他彻底纳入统治之中,改变老百姓的生活。 那日楚行与严庆贺聊了很多,这帮子读书人其实刚当了官,心里还有一股子锐气。 也确实见识到了人间疾苦,用他们的话说,下面的痛苦实在是太多了。 地里不长粮食,百姓愁的天天唉声叹气。 粮食长得太好了,丰收年,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谷贱伤农也是难事。 平时不敢生病,一场病就能要人命,到处都是问题。 对于生病这个问题,楚行自然而然的想到新加入大乾没多久的吴又可。 “陛下,使不得,使不得,臣就是个大夫,要那么多银子干啥啊?”吴又可正对着墙壁之上的悬壶济世的牌匾发呆的时候,见马车上的青壮一箱子一箱子的往下搬银子,吓得说话都不利索了。 他觉得楚行想修仙,这丧良心的事情,他肯定是不能干的。 楚行笑着说道:“今日孤寻先生,实乃有一事相求。” “大王,臣既然为大乾效力,除非寻仙问道,此外臣都能去做。”吴又可警惕的说道。 楚行道:“昔日里,为华夏文化之传承,明成祖修永乐大典,如今孤为华夏百姓只健康,意图命你修两部医书” “哦?”吴又可有些疑惑道:“古往今来,官方修医书之事并不少见,臣也能理解,为何大王非要修两部呢?” 楚行解释道:“孤这两部,一部要与古之王朝类同,乃是对因为战乱而导致的丢失的医术修复,对传习下来的医术进行继承,使后世学医之人,有一部进阶之书,给每一个医生一个成为名医的机会。这第二部,孤希望你能推陈出新,写一部最基本的读书人,也能看懂的医书,只要他们照着医书行医,便可以轻易的做到照方抓药,治病救人。” 其实这第二部书,才是楚行的本心,为的就是写一本大乾版的《赤脚医生行医手册》,让大乾的医生多多的,这样百姓的苦难便会少一分,不至于因为病魔,动不动就借高利贷,出让田地,卖儿鬻女。 吴又可本身就是名医,初次听楚行所言,他觉得非常为难。 大王这个说法,他其实是能了解的,那就是标准化。 这是大乾新兴起的一个词,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大乾诸如在生产武器中,使得武器的质量、品种规格、零件部件通用等方面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叫做标准化。 大王所求,一听起来,可能是有些匪夷所思,觉得在治病救人是完全不可行的。 因为在治病救人上来说,每个人的病症都是不同的。 比如有的人生病了,只需要吃一副药就好,有的人却需要吃上十天半个月。 而且同样的病症,有的人要吃排泄之药,有的人却需要吃滋补之药。 这个标准化,没准儿就是个害人性命的东西。 但困难归困难,但若是能够成功施行,势必会使研究医学,推广医学,治病救人都变得十分顺畅,是个功在千秋的盛事。 思索了许久之后,吴又可神情肃然道:“大王仁慈,臣敢不奉诏!”渤海郡公的明末大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