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仲割所
此时的日本的棉花种植面积很少,所以,棉布的产量就更少了,进而棉衣什么的,在日本很少见,以至于日本的富贵人家一到冬天,身上要穿几十件单衣,至于日本的老百姓,就只能在破屋子里一动不动的挺尸猫冬了。 谢友青想了想,说道:“先看看仲割所的情况再说吧。” 正说着,谢友青看到一群踩着木屐和草鞋的日本人横冲直撞的走了过来,而且还抬着一个看起来像箱子的东西,便问魏大成道:“他们这是?” 魏大成解释道:“这是一家日本豪商在出行,那个大箱子是豪商坐的日本轿子,而这些头上裹着布条的日本人,要么是豪商店里的活计,要么就是雇佣的护卫,您仔细看,这些护卫只带了把长刀,说明,并非是武士,只可能是用心棒,也就是保镖。” 谢友青有些奇怪的看向那个像箱子一样的轿子,然后压低声音问道:“这么小的轿子,怎么坐啊?” 魏大成再次解释道:“日本人其实是半躺在日式轿子里的。” “半躺也拘束啊!” 魏大成苦笑道:“只能说日本人个头小,这倭字,不就是小矮人嘛!” 谢友青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此时,豪商的队伍已经通过了,两人便继续往前,没走几步,就听到有人大叫起来,谢友青凝神听了几句,发现没听懂,只是整个港町似乎一下子沸腾了起来,于是,谢友青便问魏大成道:“船首可听明白了怎么回事嘛?” 魏大成回复道:“李旦来平户了!” “李旦?”谢友青疑惑道。“他不是常驻在平户的吗?” 魏大成摇头道:“李旦在平户的确有基业,但平时他也经常出海,要知道,他可是有德川幕府颁发的朱印状的,不但能与大明私下贸易,还能去安南、占城、暹罗以及南洋的其他地方进行交易,其中某些大生意也只有他本人能去谈的。” 其实,李旦和李旦的部下也在海面上充当海盗的角色,但这里是平户,李旦的眼线众多,所以,有些话,魏大成不敢说的太明白了,免得引火烧身。 谢友青迟疑了片刻,问道:“那,我们这次能见到李旦吗?” 魏大成略一沉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我们第一次来平户,没有名气,货品也不多,只怕人家根本看不上眼的,又怎么可能纡尊降贵的接见我们呢,除非大掌柜能以福王府舍人的名头去拜山,否则,我想不出李旦见我们的理由。” 谢友青笑道:“只怕未必,我们可是有银镜的,眼下闽粤虽然也有从泰西传来的银镜,那也不过一两面而已,哪像我们一下子拿出几十面来。” 魏大成却没有谢友青的自信,所以,只是应和道:“大掌柜说的是,李家知道了我们带来那么多银镜,或许就想分一杯羹了。” 魏大成这话的意思是,见了李旦也未必是好事,更不要说,李旦也未必亲自接见,极有可能,只是让下面人出来交涉。 谢友青似乎听懂了,沉默了一会,说道:“到仲割所再说吧。” 又走了几步,两个拐弯之后,仲割所便出现在了谢友青的面前,只见刚刚从他面前跑开的日本豪商的队列赫然排在仲割所门外的一边,而与之类似的轿子和队伍还有好几个。 不过,魏大成却不管不顾,轻车熟路的带着谢友青走进了大门,看门的日本人一见是两个明人,也不阻拦,直接让魏大成和谢友青走到了大厅。 到了大厅,谢友青就听到有人再用闽南语说话,当然,他是一句也听不懂,但当初他曾经代表福海号去泉州订船,所以至少知道对方说的是闽南语,因此,便请魏大成帮忙翻译。 魏大成支着耳朵听了一会,压低声音跟谢友青说道:“有些句子我也听不大清楚是什么意思,大体是通知在场的大明船主及日本海商,李旦这次从暹罗带回来一批货物,什么玳瑁、锡锭、宝石、象牙等二十几种,让需要求购的去李旦的私邸议价,这大海主就是牛啊,自己都不用来仲割所交易,直接就把人调到自己府上去谈!” 谢友青一听,问魏大成道:“能不能搞到详细的货品清单?” 魏大成踮脚看了看,回答道:“没问题,现在正在用汉字和日语书写品名呢,稍后会贴出来,不过,这些货可轮不到咱们去买,肯定被大商家包圆了。” 谢友青笑了笑没有回答,是的,他并不会跟日本豪商去抢生意,而是想看看,哪些东西在大明北方也是有需求的,到时候,直接跟李旦去寻个价,让他直接送到云梯关了,想来李旦一定是千肯万肯的。 所以,趁着大厅内的众人被李旦手下书写的货物单所吸引的时候,谢友青悄然的退后,然后在仲割所里闲逛了起来。 只是看了几眼之后,谢友青发现,所谓的仲割所跟大明境内的私牙其实很像,提供中介服务外,还会屯购商品,以获取中介费用以外的超额利润,不过,由于现在长崎也是对外开放的港口,故而刻意压价抬价的情况比较少,很显然,松浦党也不想把各国商人都逼走了。 等看完一圈回来后,大厅里的人潮已经散了,谢友青便冲着魏大成点点头,魏大成便走到一个柜台边与柜台里的人嘀咕几句,然后付了一两银子的咨询费,拿到了仲割所目前的市价报单。 谢友青和魏大成根据市价报单,商量了一下福海号的货物定价,然后魏大成又走到一个柜台处,把自身货物的报价递交了上去,又付了一两银子的抄录费和五两银子的展示费,这才将由柜台帮忙誊写的货物水单挂在了大厅正中的墙壁之上。 “大明登州,福海淮甲一号船,售香皂若干块、灯油若干斤、铁锭若干、白布若干匹······” 看到新挂出来的到港船只售货单,几个日本豪商留在手代纷纷过来观看和抄录,然而当看到“铁锭”、“盐”这两个商品时,不少日本人都笑了出来,但随着他们的视线落到“红糖”、“银镜”上时,几个著名商屋的手代,直接跑了出去······caler的南明之我是弘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