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北宋大相公在线阅读 - 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波助澜

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波助澜

    汴梁,外城区。

    老陈带着妻子,还有另外两户人家走在回去的路上,三户人家脸上都是神采奕奕。对他们来说,今天可以说是完成了一件大事,对于这些百姓来说,什么军国大事,国家政治从来都不是他们要考虑的问题,他们就是活在当下,对于老陈他们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美食街的事情,所以,他们才会为了自己做出来的那一道小吃而彻夜难眠。不过好在,今天这三户人家都算是通过了陆垚的考验,也就代表着他们在新蹴鞠大赛开赛之后是可以去到鸟巢体育馆旁边摆摊来售卖自己的小吃的。

    特别是老陈,他今天除了得到了陆垚对于自己做出来的饭包的认可之外,更是获得了这个美食街的主要负责人的这个头像,说到底也就是一个类似小队长一样的角色。老陈心中清楚,虽说这美食街一开始开业的时候只有自己还有两个好友,三户人家做出来的三种美食,但是只有三种吃的,就要叫美食街多少还是有些牵强了,而按照陆垚的意思,鸟巢体育场附近,最后是要做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食街来的。所以,到时候这做美食的家庭可就不只是他们三户人家了,这一点,老陈在观看那个改造好的制作基地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其实一层二层还有不少空闲的地方,最多还能弄出三四个灶台来。不过,不管后续增加多少户人家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美食街,这个负责人,肯定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刚刚大家一致决定选出来的老陈。

    老陈一开始对于自己成为这个负责人内心还是多少有些抗拒的,大家都知道,老陈的儿子陈晨马上就要成为陆垚的管家,而陆垚下面的美食街和火锅店,都是需要跟陈晨进行对接的。虽说美食街这边陆垚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但是老陈和皇家那边的人之间的沟通,还有等到美食街开业之后会遇到的一些问题,都是要找到陈晨进行反馈的,这父子两个人到时候就要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来沟通,老陈代表商户,而陈晨更多的是皇家、陆垚与商户之间的中间人。

    父子二人的关系说不定会因为这种不同的身份而变得尴尬起来,不过陆垚对此倒是没有任何的疑问,他觉得老陈完全可以胜任这一点。老陈当时可能是头脑一热答应了下来,不过现在想想,自己还是应该再回家之后跟陈晨商量一下,主意肯定是不能改了,都已经答应了,但是双方还是要商量出一个好的沟通方式来。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三户人家的小吃制作都已经合格了,接下来就是等到新蹴鞠大赛开赛的当天,早些时候安排好工作,开始制作小吃,老陈想到这里,脑海中不由得就已经出现到时候自己凭借着饭包赚取第一桶金的场景了。

    而陆垚这边呢,结束了美食街的考核之后,便跟着棠溪去检查一下还在建设中的火锅店。

    比起跟蹴鞠大赛开赛同步开始营业的美食街来说,火锅店的建造进度就要慢上许多,毕竟是规模较大的饭馆,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基础还是最重要的。为此,陆垚也不惜花重金请了工匠,当然也包括后来张茂才给自己介绍的那几个工匠,希望他们能够通力合作,把这个火锅店给弄好。而按照进度来说,这火锅店应该是在蹴鞠大赛正式比赛的第二轮开始的时候就能够开门营业了。现在,应该说除了正在建造中的火锅店的装修工程之外,其他所有的事情都已经搞定了。食材供应这里,有潘元武的菜园和赵虎那边的火锅专属区域作为支撑,而人员这边,有棠溪手下的兄弟还有陆垚亲自选择的猛虎队的带头人杨涛作为火锅店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而在最关键的营销方面,陆垚也是找到了可以说是外城区的万事通,张茂才,有他在,客流量应该也是能够得到保障。

    去到火锅店的路途当中,棠溪对于杨涛依旧是有些不放心,虽说陆垚的决定棠溪一定是支持的,不过,棠溪虽说认可杨涛,但是他觉得,自己的那些兄弟,可能在火锅店不能与杨涛好好相处。毕竟他们的脾气跟杨涛一样,都是直性子,而且镖师出身的他们,很容易一点就着,脾气火爆的很,棠溪有些害怕到时候自己的那些兄弟跟杨涛发生什么冲突。

    对于棠溪的担心,陆垚觉得也不无道理,不过之前他已经对杨涛的脾气和性格方面做出指导了,他相信杨涛会做好火锅店负责人的这一个岗位,另一边为了安抚棠溪,陆垚也是表示,如果到时候真的出现了矛盾,他会将棠溪的兄弟们都安排到别的地方去,不在火锅店做事。

    听到陆垚对自己的那些兄弟们有了保证,棠溪也是放心了。陆垚还是十分能理解棠溪的,就像陈晨对于草根队队员的工作十分上心一样,棠溪的兄弟们跟着棠溪的时日其实更多,所以一定会为他们考虑。

    二人说着说着,便来到了火锅店正在装修的店铺门口,陆垚见到店铺内有许多工匠正在忙活着,门口有一瘦弱的男子,看样子是在指挥他们工作,陆垚回忆了一下,反应过来,这人应该是张茂才给自己介绍的那两个工匠之一。那人回过头看到陆垚来了,立刻迎了上来。陆垚简单询问了一下情况,因为正在装修,他并不想因为自己的出现耽误工匠们的工作,所以也就没有选择进到内部去查看,不过,对于是否能够按时完工,陆垚还是有着严格要求的。那工匠对于陆垚的询问,信心满满的表示,这火锅店现在已经算是完成了百分之五十的工程,在新蹴鞠大赛第二轮比赛开赛之前,火锅店是一定能够完成装修的。

    陆垚心想,一开始的时候,是之前帮着自己设计钱庄的工匠们,一直在主导着这火锅店的装修,而张茂才介绍来的两个人等于说是后加入到这个小团体当中来的,但是现在看来,面前的这位工匠,俨然已经成了这里的一个小头目。这说明,此人在建造装修方面的确是一把好手,有真本事才会让那些人服气,既然如此,将火锅店装修交给此人盯着,应该效果会不错,于是又嘱咐了他几句,接着便离开了。

    今天是新蹴鞠大赛开赛前两天,明天的时候,陆垚会跟着折克行一同再去鸟巢体育场做一下最后的视察,而今天现在已经快到中午了,陆垚想着,自己应该还有半天的休息时间,而这半天,他是什么都不想做了,于是便带着棠溪回到府中,准备下午的时候好好休息一下才好。

    谁曾想,陆垚跟棠溪回到陆府的时候,正好赶上陆盱下了早朝回来,马车正好停在陆府门口,车上的人下来,看样子今天早朝的时间有点久,而更让陆垚觉得有些惊讶的是,在陆盱下来后,又是有一人从车上下来了。

    陆垚定睛一看,竟然是晏殊,不过下一秒,陆垚就已经知道晏殊来找自己的原因了。

    晏殊这边自然也是看到了陆垚,他们一行人来到府内后,陆盱直接安排晏殊跟陆垚在书房谈事情,自己不做参与。回想起今天下了早朝之后,晏殊就主动找到陆盱,提议说是有事情要找陆垚商量,陆盱于是便让晏殊上了自己的马车,毕竟如果晏殊大摇大摆来到陆府,还是过于的引人注目了,虽说皇上肯定最后会知道这件事情,但是晏殊还是不想其他人知道,自己跟陆府的关系如此亲近。

    至于晏殊要找陆垚商量什么事情,陆盱没有问,他现在也不清楚,不过他知道,陆垚应该对此是十分清楚的,八成跟陆垚上次去到相府的时候说的事情有关。

    陆垚这边,带着晏殊来到了书房之中,晏殊倒是率先起身向陆垚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歉意。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晏殊在没有告知陆垚的情况下,先一步将王安石给请到了汴梁城中,而且是直接带到了自己的相府内,而王安石是一定要去到陆垚府上的,晏殊知道这件事情最后陆垚一定会知晓,所以今天特意过来知会陆垚一声。

    表面上,晏殊是来表示歉意的,不过陆垚又不是傻子,知道这晏殊肯定是为了王安石的事情来的,于是也表示,这书房之中就他们两个人,晏殊不妨有话直说。

    于是,晏殊也就简单的聊起了王安石此人给他留下的印象,晏殊觉得,此人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打算将王安石推荐给陛下。陆垚看得出来,在推荐人才这方面,晏殊还是颇为慧眼识珠的,而以王安石的能力,早晚是会成为大才,陆垚和晏殊只不过是稍微推波助澜一下罢了。

    现在的晏殊绝对想不到,王安石最后会和自己一样,官拜宰相。若说到政治贡献,晏殊在宋夏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不敌王安石的变法那般轰轰烈烈,但是晏殊也算是一个十分合格的宰相,并且也是十分得到赵祯的信任的,陆垚对于晏殊在历史中的离去也有些印象。至和二年(1055年)正月,晏殊病情加重,仁宗想前去探望。晏殊知道后,立刻派人代替自己上奏说:“臣老病在身,很快将痊愈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担心了。”正月二十八日,晏殊病逝,享年六十五岁。仁宗虽然亲自前去祭奠,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感到遗憾,特别为他辍朝两日;赠官为司空兼侍中,赐谥号“元献”,并在晏殊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从此处足以看出晏殊在朝堂之上的重要性和他作为宰相所做出的功绩。

    而在文学方面,晏殊和王安石的成就也是旗鼓相当,虽说晏殊没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他在诗词方面的造诣也绝非常人能及。

    晏殊自少好学,能诗善词,晚年仍孜孜学习,不知疲倦,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而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晏殊的词作,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冯煦《蒿庵论词》称之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与欧阳修共“开江西一派”。中国古典诗词专家叶嘉莹认为,晏殊在词史中地位主要是承先启后,以名公巨卿的身份和大量的优秀词作带动了词坛的繁荣,即“临川(晏殊)珠玉继阳春,更拓词中意境新”。

    一方面,晏殊词大多为娱宾遣兴、流连光景之作。晏词有的描写男欢女爱、春花秋月,有的抒写伤春怨时、离情别恨,多有清新之辞、娴雅之气。其词还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与人生体悟,具有士大夫的气质,可谓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过渡者。晏殊也是北宋专攻令词并以此名世的第一人。

    另一方面,晏殊词风格温润秀洁,雍容典雅,语言清丽自然,音律婉转和谐。他善于捕捉瞬间情景,即景传情,构造缠绵悱恻的情词,多有继承南唐的风格和形式,尤其受到冯延巳词风影响较大,学习冯词的明丽与疏朗,脱去了花间派的脂粉气,多所创新。

    相比起晏殊更加钟情于风花雪月,王安石的诗词大多就与他的政治生涯所相关联。从文学角度总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创新运动,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但是,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但不失大家风范。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平则鸣”,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坛后,心情渐趋平淡,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

    后期创作“穷而后工”,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王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大致可分为抒写情志和阐释佛理两类,“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其抒情词作,写物咏怀,多选空阔苍茫、淡远纯朴的形象,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他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豪纵沉郁,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共开豪放词之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正是因为二者在政治和诗歌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贡献,再加上王安石未人刚正不阿,所以陆垚觉得,不管晏殊这次会见王安石是不是通知自己,王安石能够得到晏殊的赏识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现在,既然晏殊亲自为了王安石的事情来拜访自己,说明他的确是想要让王安石在朝堂当中更进一步,或许晏殊心里也明白,可能王安石比范仲淹更适合掌权。下一任相公大概率是包拯,但是包拯之后呢,又会是谁?晏殊这也算是在为赵祯后续的用人cao心。

    想到这里,明白了晏殊用心的陆垚,示意晏殊在书房内等一下自己,随后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片刻过后,当陆垚再次回到书房的时候,他的手中拿着几张文稿。

    “这是……”晏殊看到陆垚手里的文稿,还以为又是陆垚写出来的什么点子,陆垚没有回答,而是先把文稿交给晏殊看了一下,晏殊越看越觉得惊讶,这纸张上面写的,是一种名为以战促和的策略,而这种策略全面的分析了现在宋夏之间的形式,还有作为宋朝的角度,该如何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文章并没有夸大宋朝的实力,而是十分理性客观,对于大宋的分析,其中有好几条,跟之前樊楼夜宴当中张风给出的建议差不多。但是,文中也指出,开战是一定的,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虽说没有像陆垚一样提出一些具体的军事方面的策略,但是以战促和的这一想法,其实是非常符合现在宋朝的情况的。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晏殊看完文稿,转头看向陆垚,他的第一感觉,这东西应该是陆垚新想出来的,因为之前的时候陆垚在夜宴上并没有说出这种想法,而这个文稿上面也恰恰没有具体的军事方面的策略,所以陆垚应该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分析了宋夏之间的问题。

    而陆垚,则是在晏殊看完文稿,对于这当中给出的观点大加赞叹的同时,淡淡的说道:“这上面的话,都是王安石之前来到我府上跟我说的,我当时询问他对宋夏双方的局势该怎么办,他给到了我这些建议。”

    晏殊愣在原地,他本以为,王安石的强项是在内政方面,没想到,他在外交政治方面也是一把好手,王安石准确的分析了两个国家之间如果想要实现谈判的核心,就在于一方的军事实力。而大宋现在的情况,也被王安石分析的十分透彻,能打,但是不能打到底,大宋的国库刚刚充实起来,经不起长年累月的消耗战,所以,以战促和才是最好的方式。而这种想法,晏殊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他只是单单的将这次宋夏之间的处理方式,分成了主战派和主和派两种观点,其实晏殊现在看完手中的文稿仔细思考一下,这两种方式真的就没有共存的可能么?这以战促和,就是最好的一种方式,既可以彰显大宋国威,又可以展现大国风范。不过,文稿当中也强调了,这大夏立国,宋朝应该是怎么都阻止不了了。对于这一点,之前张风有提过,不过很快就被主战派给否决了。

    于是,晏殊询问了陆垚对于这篇文稿的想法,不用多说,陆垚肯定是之前已经看过这篇文稿了。

    而陆垚只是给出了两个字,完美。这代表着,其实陆垚十分认可王安石文稿当中提到的必须承认大夏地位和以战促和的这种方式。晏殊仔细思考了一番,说道:“我真没想到,这王安石竟然有如此智慧,是我之前小看了他。小陆大人,你认为,我是不是应该现在就把这东西交给皇上看看?”

    陆垚想了想,说道:“我倒觉得并不用这么着急,最好是等到范仲淹大人他们前方和谈不顺利,当陛下问起有没有什么建议的时候,那时你将这东西拿出来,一来很有说服力,二来,也可以成功将王安石引荐给陛下,到时候王安石一定会给所有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晏殊点头,说道:“不错,那就这么办。”

    二人对王安石的事情达成了一致,随后二人有又是聊了一会儿,晏殊就要告辞离开了。陆盱这边自然也是送晏殊出了陆府。

    离开之前,晏殊还是问了陆垚那个问题。在晏殊看来,王安石听到陆垚名字的时候,其实跟陆垚感觉没有那么熟悉,为什么陆垚会如此卖力的帮助王安石呢?

    陆垚表示,只要是有能力的人才,自然是要多多送到朝堂之上发挥他们的作用才好。谁都知道这话说的是表面上的漂亮话,不过看样子陆垚也不打算告诉自己真正的原因。不管怎么说,这举荐的功劳也会落在晏殊身上,于是晏殊也没有多问,拿着那份文稿回到了相府,也算是不虚此行。思梦语的北宋大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