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风流在线阅读 - 第699章 重兵镇压

第699章 重兵镇压

    大明北京城,正月十五元宵节。

    琼华岛旁的太液池中,一场宫廷龙舟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作为刘瑾安排的新年庙会的一部分,此次龙舟赛是重头戏。宫女太监豹房中的女子,以及侍卫各自组队参赛。场面如火如荼。

    朱厚照站在水上街市的高大水榭之上,满脸欢喜的看着太液池湖面上披红挂彩的龙舟竞渡,听着鼓点声声,船桨起落,水花翻涌,女子们娇声齐呼的场面,乐的心痒难搔。

    “朕领着豹房里的女流可敌侍卫队否?”朱厚照笑问道。

    “皇上要是上阵,自然是肯定得胜的。皇上一人,可抵十人。不,二十人。”刘瑾在旁呵呵笑道。

    “朕不信,朕要亲自一试。朕要选人赛龙舟。”朱厚照兴致勃勃的站起身来。

    刘瑾吓了一跳,忙阻止道:“皇上便不要参加了。这大冬天的,湖水冷的刺骨。再说这龙舟是要学的,虽然皇上天纵奇才,一学就会。但是终究还是要花时间保持平衡的。不如学好了等端午节再办一次便是。也是有准备之战。”

    朱厚照心中不快,执意要亲自去参赛。刘瑾当然不肯。刘瑾没告诉朱厚照的是,为了练习划龙舟,前段时间可是淹死了好几名宫女的。龙舟的平衡性及其考究,稍不小心便会翻覆。前几日便是一船宫女翻倒在湖水之中,虽然迅速抢救,但是还是淹死了三人。

    朱厚照要参加,刘瑾可不敢答应。只得苦苦劝说。可是朱厚照一旦起了意,岂听人劝说。下了楼来到栈桥旁,命龙舟驶来便要上船。刘瑾忙跪地苦劝,正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锦衣卫指挥使石文义沿着水上浮街飞奔而来。

    “皇上,皇上,刘公公,了不得了,出大事了。”石文义气喘吁吁的叫道。

    “混账东西,胡说什么。朕正高兴着呢,有什么事回头再说。”朱厚照骂道。

    石文义涨红着脸喘息着。

    刘瑾皱眉问道:“石指挥使怎地这么慌张,出什么事了?”

    石文义咽下一口吐沫,沉声道:“河北急报,百姓造反了。”

    “什么?”朱厚照和刘瑾同时惊叫出声。

    “文安县,刘氏兄弟造反,杀了县令官员,地方乡绅。啸聚四五千叛军。保定卫千户李永成率兵弹压,六百多官兵全军覆没……”石文义低声道。wap..OrG

    “哎呦!”朱厚照腿上一软,差点摔倒在栈桥下的湖水里。

    “这还让不让朕安生了啊?怎么又反了啊。朝中大臣知道了么?”朱厚照皱着眉头叫道。

    “内阁诸位大人已经前往奉天殿了,要臣请皇上去商议对策呢。”石文义忙道。

    ……

    大明君臣的恐慌其实并不严重。大臣们经过研判认为,此次**虽然起的突兀,但是规模并不大。大明各地每年都有些这样的事情发生。小股的**从未停歇过。

    只不过,这一次距离京城太近,且来势汹汹。几天时间里边便发展到数千叛军的规模,甚至连保定卫所官兵都团灭了,这才显得非同寻常。

    刘瑾和焦芳许进等人都认为,此事不用恐慌。只要快速派兵进行弹压围剿,便会很快平息。毕竟叛军看似声势浩大,但终归是乌合之众,不足为惧。

    毕竟去年安化王之乱,数万大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那才是真正的威胁。

    朱厚照听了这些话,便也安下心来。只不过这面子上确实很难看。登基三年,乱局纷纷,这是他最不想看到的。去年年初宁夏安化王叛乱,今年一开年又来这么一出,谁心里受得了?

    所以,即便研判出局面并不足惧,朱厚照还是命令要以最快的速度平息此乱。

    正月十七,朝廷下达圣旨。由惠安伯张伟,督察院左副都御史马中锡共同领军围剿叛军。除了张伟所辖的神武中卫之外,令将河间府驻扎的沈阳中屯卫,大同中屯卫两卫兵马归于两人统领。

    这样一来,便有三卫一万八千多兵马投入对叛军的围剿之中。兵力是绰绰有余了。

    关于这次提议的人选同样是内廷和外廷共同协商提出的。

    那惠安伯张伟早就暗中投靠了刘瑾,早已是刘瑾的人。原本他的神武中卫兵马便驻扎在真定府,此次领军平叛也在情理之中。

    这其实也是刘瑾敢于将河北列为马政和土地改革试点的原因之一。因为惠安伯张伟会不折不扣的按照他的命令控制局势。对当地百姓和官员的一些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

    马中锡则是一名外廷老臣。曾经在弹劾八虎案之后,内阁议进人选的时候,马中锡是外廷人选之一。只不过,这位马大人脾气大,得罪了不少人,罢了两次官,最后才没有让他进内阁。李东阳为了补偿马中锡,给了他一个监察院左副都御史的职位。

    选择马中锡领军的原因是因为他在任辽东巡抚的时候,曾经成功的平息过辽东百姓的**。认为他对应付百姓的暴动是有经验的。

    于此同时,朝廷还急令天津三卫兵马增援霸州,封堵住叛军北上的打算。因为霸州乃京畿门户,如果出了差池,则对京城产生威胁。

    朱厚照严旨要求,必须在半个月之内平息此次暴动。

    刘瑾也亲自派人送信给惠安伯张伟,要求他务必全力尽快平叛。

    刘瑾这么做是他隐隐感觉到了担心。河北是马政和土地改革新策的推行之地。现在百姓造反了,很快便会有人将这件事归咎于自己的新政。如果平叛不力,他将再一次陷入尴尬的境地。如果朱厚照认为他的新政是罪魁祸首的话,他将难辞其咎。

    和当初安化王起兵造反一样,这些事都是他刘瑾要负责的。安化王造反,还可说是他原本就有野心,就觊觎大明皇位。但是眼下这场叛乱,则无法解释了。唯一的解释便是官逼民反,那自然是他刘瑾的锅。

    事实上,刘瑾已经知道了外廷官员的动向。杨廷和已经和外廷部分官员开始秘密协商,以此事联名弹劾刘瑾。只不过杨廷和觉得还不是时候。此刻叛乱未平,在朝中发起弹劾会引发混乱,对平叛不利。待叛乱平息之后追责的时候,弹劾便顺理成章了。

    马中锡和张伟领旨即刻行动,根据消息得知,义军的兵马在攻下雄县之后正在此聚集。神武中卫所辖兵马万人于正月十九全部出动。从真定府自南往北直扑雄县。

    河间府两卫兵马则从东南往西北方向的雄县迫近。配合以天津三卫增援霸州的兵马。形成三面合围之势,欲将叛军围杀在雄县。

    所有人都对形势还是很乐观的,除了张延龄。

    其实张延龄得知消息的时候并不感到意外。在过去的一年里,张延龄数次经过河北之地,不但见识到了响马贼攻县城的大胆,见识过当地官兵缉捕百姓的凶狠。见识到马政和土地新政的种种弊端。张延龄一直担心的便是会激起民变。

    现在,这一切终于发生了。张延龄甚至觉得,这一切来的迟了些。他低估了百姓的忍耐力。

    但张延龄开始是对此没有什么概念的,直到听到了刘氏兄弟的名字,张延龄这才意识到,这正是后世史书上记载的那场正德五年发生的大起义。领头的正是刘氏兄弟。只是这个时空里,时间已经错乱,一切都在加速。这也能解释为何在正德四年便会爆发这场大起义。

    或许规律便是,有些该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只是时间上会加速。有些事倒是可以避免的,除非去早早的干预。这场起义也许便是一定会发生的那种。

    张延龄并没有等到朱厚照的召见,也没有任何人向他提及平叛的事情。这让张延龄意识到,这件事恐怕刘瑾是不会让自己去参与了。这份平叛的功劳,刘瑾和杨廷和都不肯再让自己去拿了。况且自己此刻还处在被处罚的期限之中。

    但张延龄一点都不失望,也并不期待去参与此次平叛。这和对付安化王不同,面对的虽然同样是造大明朝的反的人,但这些人都是被迫反抗的百姓。如果朝廷下旨要张延龄去平叛,张延龄还真不知道该以何种方式去平叛。要对被迫造反的百姓下狠手,张延龄还是有些心理障碍的。

    故而,张延龄除了上了奏折,请朝廷务必重视此次河北的百姓起义的事情,建议以安抚和疏导的策略为主,分清楚谁是反贼谁是被裹挟的百姓之外,便再没有多说其他。

    而他的奏折很明显的被无视了。

    正月二十四,神武中卫和河间府两卫兵马呈钳形之势攻至雄县县城之外。然而,他们扑了个空。前几日还在雄县筑城墙,囤积守城物资,打造兵器盔甲的叛军全部不见了踪迹。

    就在马中锡和张伟派出兵马四处打探的时候,位于雄县和河间府之间的任丘县传来消息,发现有大股叛军正试图攻击任丘县城。

    马中锡和张伟觉得诧异之极。两天之前,河间府两卫兵马刚刚从任丘经过。叛军是如何在他们眼皮底下抵达任丘的?这让人摸不清头脑。但是任丘只有区区数百兵马守卫,显然是抵挡不住的。

    救是要救的,不过马中锡和惠安伯在意见上产生了分歧。

    马中锡怀疑这或许是对方的调虎离山之计。对方怎么可能会突然出现在河间府两卫来时的路上。难道他们长了翅膀飞过去的不成?这其中恐怕有诈。

    但张伟认为,既然发现了敌踪,便要去围剿他们。他们不敢留在雄县,便是迫于大军之威。所以,只需各派出一千人守住雄县县城,占领文安县城。剩下的大军便可以追着叛军四处乱窜,直到将他们追到走投无路。

    张伟还说,眼下数万大军在手,却还畏首畏尾,任由叛军攻下其他县城。到时候别说朝廷会责怪了,自己面子上也无光。

    马中锡被说服了。他也并不想和张伟闹翻。于是他决定亲自领军河间二卫折返救援任丘县。张伟则带着神龙中卫的六千兵马分别占领雄县和文安县城,收复失地,稳固防御。

    他们怎会想到,刘六刘七和杨雄等人制定的正是调虎离山,一口一口吃掉他们的策略。

    他们以为的乌合之众其实是有脑子的人统领的。而且在过去的十多天里,他们还多了个得力的帮手。那便是秀才出身的一名名叫赵燧的人。大苹果的大明风流